首頁 > 思政簡報 > 正文

思政工作簡報(第3期)

時間:2020-12-22

人文與外國語學院舉辦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交流會

近期,人文與外國語學院召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交流會,推動課程思政建設。

會上外語二部黨支部書記黃勇對支部活動進行總結。黨員教師代表交流探討了外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和教育觀念的轉變,指出了外語課程思政的關鍵點,明確了外語教師在課程思政改革中的角色和定位。部分學生代表分享了大學英語課程中課程思政學習的體會。

現將有關發言材料整理如下,以資借鑒。


交流發言材料1

每一滴水都彙成課程思政的海洋

大學英語二部 陳峰

當今世界,信息蕪雜,人聲鼎沸。大學要守住精神的象牙塔,就要在消費時代的洪流中鼓勵學生找到人生的坐標。課程思政就是守護大學精神的衛士,是引領正確價值觀的白色海鳥。

課程思政適用於各個學科。作為地地道道的一名理科生,剛剛接觸到課程思政這一理念時,我當時的想法是:這是要在課程當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學生的接受度如何?在今年上半年參加完manbetxapp下载 第二屆課程思政講課比賽後,我的想法徹底發生改變。當時參加比賽的老師來自6個不同的學院,其中土木建築學院的王垠老師通過iron ring,也就是工程師之戒,引出失穩問題,並聯係港珠澳大橋實例計算失穩的臨界值,理學院的劉鍇老師通過光的圓孔衍射問題,探討中國天眼FAST提高精度的可行性,這些老師都巧妙的將思政元素融入授課內容,讓我獲益良多。

課程思政的核心應是潤物無聲,鹽溶於水。But, Its easier said than done.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學科的差異性,但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學科的共通點。如今學生可以從多個渠道獲取知識,但如何把知識整合內化,這是所有學科麵臨的問題,比如本學期第6單元的篇章體裁為研究報告,我列出研究報告的幾大要素,讓學生小組協作,共同完成研究報告的框架,這就能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同時,第6單元A篇與B篇針對學生兼職這一話題表達了兩種截然不容的觀點,通過小組討論,全班共同探討了學生兼職的利弊,體現了哲學中的辯證思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我讓學生回憶並分享他們印象最深的一節課或一位老師,學生並不是因為學了哪個公式或者背了哪個單詞而記住了這一節課,隨著時間的流逝,知識的忘卻,學生記住的就是知識背後我們所融入的家國情懷、工匠精神、邏輯思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課程思政的目標是通過教的改革實現育的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創新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例如,本學期第二單元主題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我要求學生翻譯中國古詩《遊子吟》並進行集體朗誦,賞析中英語言之美,品味親情之美。因此,無論教學手段如何變化,無論科技如何發展,作為教師黨員,我們都希望通過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其能力,增加其智慧,最終塑造其優良的品德。


交流發言材料2

讓課程思政在英語課堂裏豐盈

大學外語一部   張玲

英語課堂,培養的是學生彙通中西的表達與能力;課程思政,考量的是學生理解世界的眼光和胸襟。二者共同孕育的是當代大學生豐盈充實的精神品格。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係到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大學英語課程作為高校學生公共必修課程之一,受眾麵廣、課時量大、思政育人功能不容小覷。作為大學外語教師,我們開始思考如何發揮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育人功能,實現語言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成。 因此,我們大學外語的課堂實踐中進行了創新性的改革

 一、挖掘探索《大學英語 》課程思政元素

1.從課程特點出發,挖掘思政元素。用原汁原味的語言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幫助學生打開認識世界的窗口,開拓國際化視野。讓他們進一步了解到語言學習中蘊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教師將這些內容提煉並結合當前熱點時事或社會現象,轉化為吸引學生眼球的、生動具體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語言學習的同時,接收到教師在人格修養和理想信念層麵的精神指引。

2.從學校特色出發,挖掘思政元素。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結合學校辦學曆程、校園文化、發展特色,挖掘課本中的思政元素,其內容更易被學生所接受、認同。例如:在《大學英語》教材中的科技與創新單元主題中,有機融入科技強國,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並引入我校優秀校友事跡,培養學生對專業的喜愛,對學校的敬愛,對國家的熱愛,如飛機心髒“主刀醫師”孫紅梅和參與並主要負責雷神山醫院強電設計的王雲鵬,將身邊的榜樣和事跡轉化成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弘揚校園文化,彰顯西理工人的風采與擔當,切實增強大學英語教學的時代性、實效性和思想性。

.在《大學英語》課程內容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徑上進行探索

主要以主題導入、詞彙講解、文章寫作、翻譯練習等方式融入思政元素,傳遞正能量,實現價值引領。例如:在進行翻譯練習時,教師會引導學生在翻譯時留意中西方思維方式的轉化,並適時添加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思政元素。例如,增加介紹我國傳統習俗、人文曆史、自然風光、社會發展等內容的翻譯,讓學生在練習翻譯的同時了解我國曆史文化,感受祖國大好河山、感歎社會的發展進步,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每個日常教學環節也可以發揮育人的作用,簽到點名、討論發言、點評作業、單元總結等等,教師通過積極、正麵的引導,都能起到獨有的暗示、模仿和同化的作用,在不知不覺中引起學生個體和思想上的變化,達到社會所要求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範化的要求,實現思政元素的無形融入。

《大學英語》用於課程融入思政元素,讓英語課程不僅成為語言基礎課程,也成為素質教育課程和文化傳播課程。充分發揮《大學英語》課程的隱性思政功能,幫助學生成才,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及接班人。


交流發言材料3

探索鑽研教學新模式 構建思政育人大格局

大學英語二部  宋雨晨

課程思政是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舉措。大學英語課程是高校通識教育必修課程之一,是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在線上教學期間,我主講的課程為大學英語視聽說拓展課,鑒於此,我將以《全新版大學英語是聽說教程》教材為例,分享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實踐。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傳統哲學是相當重視情感的,所以我把傳統哲學的真情實感分為生活-感性、意義-價值、超越-境界三個層次來引入大學英語的教學中。

在本學期線上教學中,我給學生分享了一篇演講,這位演講者他非常特別,他是一場嚴重的飛機事故中的幸存者。他在台上感性地分享了他的人生經曆,遺願清單,對死亡感悟和詮釋。在分析這篇文章的主題時,我們首先要肯定他分享的意義和價值,比如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拖延,改善人際關係中的負能量,做一位好父親等。

但在這之後,我也從另一角度切入這篇演講的主題。因為在該演講中,作者在危急時刻下對人生的思考都是從個人層麵出發的,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從意義-價值的層麵思考並努力上升到超越-境界的層麵,鼓勵學生把人生目標的追求放眼於社會、國家和全球,而不僅僅停留在自我和對家庭的貢獻。所以,我在英語課堂中加入了新冠疫情的相關報道,選取了《禮記·大學》中孔子提出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比我國,同樣在發生緊急情況下,更多的個人是選擇無私為人民、為國家奉獻,甚至付出生命。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也讓他們結合自己參與全民抗疫的切身體驗,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麵臨重大威脅的關鍵時刻,我國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戰略成果,從中發現和闡述中國抗疫行動所顯示出來的製度優勢、綜合國力、文化底色,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中國青年的曆史使命、責任擔當、價值選擇。

厚植家國情懷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另一方麵,我們也需要讓學生明白胸懷天下的含義。所以,我分享了老子在《道德經》第八章裏寫到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麵對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我國也應力所能及的幫助、支援其他國家,向世界分享中國經驗,中國方案,方顯大國氣度。

攜手世界,共創未來,將學生帶入全球抗疫的進程之中,引導學生從相互支持、團結合作入手,思考人類的危機應對之道,進而思考人類的發展未來,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前瞻性,鼓勵學生展現出當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采,發出中國聲音。

以前我們英語教師進行的跨文化教學更多是停留在對比的層麵,但現在我認為我們可以在對比中西意識形態的差異後,建立文化自信、製度自信,讓學生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對比中認識到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重要性,讓學生由衷地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拔高學生的夢想,增強民族自豪感,增強新時代青年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感。

以上是我線上教學過程中一個小小的思政點,通過一係列的實踐,我們的大學英語課程將繼續以課程為載體,將傳授知識和思政教育相結合,一方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進行情感激發、價值引領和精神塑造,讓文學與文化起飛,思想與思辨共舞。另一方麵幫助學生把青春正能量凝聚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中,更好構築中國精神、創造中國價值、發揮中國力量。以此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前行、相得益彰,構築育人大格局。


交流發言材料4

立德樹人    潤物細無聲

大學英語二部  李銀玲

一個學期的線上教學結束了。這是一次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洗禮,帶給我無盡的思考。不僅是對後疫情時期教學的反思,而且是對課程育人的思索。

我主講的課程是《傳統文化與翻譯》。在開啟這門課程之前,我就在想,什麼是文化?為什麼要讓學生用英語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在整個課程進行期間,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多的是通過傾聽學生的“聲音”,更加堅定了作為一名教師,我肩負的職責,任重而道遠。

我印象深刻的一次課是講解中醫,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課後我布置了這樣一個小組作業:比較中醫和西醫的異同,並發表自己的見解。在第二次上課的時候,學生小組代表侃侃而談。一個男孩子鄭重其事的說:“老師,我覺得中醫沒用,國家應該廢除中醫!

我震驚了!!!當時課堂討論區一片沸騰……隔著電腦屏幕,我能感受到課堂緊張的氛圍。印象深刻的是另外一名學生在留言區說道:科學應該使人明智和理解,不應使人愚昧和狹隘。我當場沒有去指責這個孩子,而是問他:“你為什麼覺得中醫沒用呢?”後來才明白原來他受過中醫的害。接著,我從中國抗擊疫情的實際出發,引用專家的經驗分享,向學生詳細講解了中醫在我國這次抗擊疫情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讓學生學會理論聯係實際,一分為二看問題。顯然這個學生關注的是“小我與中醫”,而不是“大我與中醫”。“大我”應該是祖國、人民和世界;“大我”應該是一種家國情懷!

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說:“學生喪失本土文化的認同,這是令大學校長睡不著覺的問題”。是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我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

四川大學校長石堅說道,“在我們的人生當中,讓人最難忘的是我們自己成長過程中的老師。一位老師影響學生或讓學生終身受益的往往不是他/她講的一門課,而是他/她不經意的一句話或一個舉止,給予學生激勵,讓學生去發現自我。”

麵臨Globalization ,我們的學生十年,二十年後能否代表中國講好中國故事,這是每個大學,每位教師應該深思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要用自己的學識,能力和智慧去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我們也要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感染學生,立德樹人,潤物細無聲……


交流發言材料5

潤物細無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大學外語二部  譚鑫

“課程思政”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理論,旨在通過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教學,以此完善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增強基本道德觀和責任意識,樹立遠大的奮鬥目標及理想抱負。大學英語的教學內涵並不僅僅在於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知識、文化知識和思維能力,更著重於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課程思政”理念要求我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圍繞我國全體國民的精神追求構建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讓大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保持辯證、清醒和獨立的思維,能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理性升華,從而將英語學習和國家振興、民族複興、社會發展進步以及公民道德建設進行融合,將英語知識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推動當代大學生的內在精神文明追求。

一.教師先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自己

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時,教師首先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自己的頭腦和行動。

一方麵,教師要堅定大學英語教學在政治理念上的立場。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大學英語教學的融合,即強調大學英語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人文屬性方麵,教師要準確定位課堂教學,明確通過教授英語語言知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立足為人師表的責任感,根據教材知識培養學生的家國理念、政治素養,讓學生通過中西文化交流,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和競爭力,從而堅定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另一方麵,教師要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和文化修養。語言教學講究“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傳統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之所以會遭遇瓶頸,就在於單調枯燥的理論教學忽視了教育的感染力和引導力,以單方麵的灌輸強行向學生傳授知識,無法達到內化於心的作用。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學習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一言一行為學生做榜樣,和學生深入接觸,了解大學生群體的思想狀況、政治素養水平,並對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從而營造出一種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一起進步的開放性學習氛圍,能有效加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性認識。

.立足課堂教學,做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英語教學模塊化融合

《莊子·逍遙遊》想象奇特怪誕,洋溢著浪漫色彩,追求順其自然無所依,最終獲得無窮的自在自由。教師采取在開學第一課播放《莊子·逍遙遊》英譯本,以此導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由”,引導學生要自由必須先自律,如何利用“自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桃花源記》也是非常恰當的教學素材,教師通過高質量的PPT和精致的視頻導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富強”,讓學生們愛看、愛聽、愛學。課堂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場所,教師結合時代的案例用小視頻展示了中國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發展曆程,給學生以啟發。政治、經濟、文化、一帶一路......一個個四六級考級熱門詞彙在視頻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美融合,激發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更激發了學生們勤奮讀書的熱情。

.深入挖掘大學英語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教材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依據和基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有機融入,則必然要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英語教材在結構、理念上的一致性和差異性。

教師一方麵要積極開發現有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屬性,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和融合。如,當前的大學英語教材中,教學內容和方向集中在英語文化、英語思維模式中,而相應地缺乏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導致部分大學生在接受大學英語教學時存在傳統文化失語現象。教師可以積極發掘教材中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聯的知識點,如,傳統節假日、傳統文學、曆史、政治等,並學會在授課中進行延伸教學。

另一方麵,教師可以根據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積極開發課外閱讀教材。課外素材的開發是學好英語的必要條件,教師可以為學生製定部分有關的英語讀物,或者給學生布置相關的英語翻譯實踐活動,如,引導學生分析中國古詩詞的意象,並讓學生在課後分析如何翻譯中國古詩詞,以及在翻譯過程中應當注意哪些文化現象。同時在教學中,從教學政策製定、教學目標製定、教學大綱編寫到課程體係設置以及自編教材等幾個角度出發探索基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為學生編撰囊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內的英語教材知識和課外選讀素材。

.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和校園文化活動

在高校中,大學英語的相關文化活動十分常見,而實踐教學在整個思想政治教學體係中的必不可少。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融入和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中融入到英語知識的特點,這種顛覆性的實踐教學形式容易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也可以和社團合作,開展各種基於網絡的英語實踐活動群體,讓學生參與各種校園活動,並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交流參與心得、分享活動體驗。

總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英語教學抑或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都是一種全新的嚐試,是兩種學科體係在人文共通性上和內在知識關聯性的融合,不僅能拓展學生英語學習視野,豐富英語學習資源,更能幫助學生將英語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結合起來,將理論知識學習、專業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塑造結合起來,推動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麵發展。


交流發言材料6

行程萬裏 不忘育人初心

大學外語一部 毋杉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創新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作為一線英語教師,在探索“課程思政”內涵的過程中,它的核心詞——“育人”是我從未疏離的指南針。育人應該是大學精神的本質。大學教育並不是讓我們變得深奧,而是恢複人類的天真。因為隻有天真的人,才會敢於追問關於世界的道理。在我看來所謂課程思政,正是一種隱性教育,是一種有情有義有溫度的關於世界觀的教育。

既然大學教育的從事者都應該是課程思政的參與者和改革者,大學英語課堂在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還有非常廣闊的空間。首先我認為教師要勇於嚐試不同的教學思路,並對這些思路進行合理的綜合,通過一種更富多種可能性的學習場域來調動學生學習的欲望。這個過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研究本專業的優秀課程案例,也需要廣泛學習和涉獵其他專業再實際教學中是如何提煉和融入課程思政內容的,尋找通用的育人元素。

以去年我參加外教社講課比賽為例,當時我選擇的主題是三封感謝信,這篇文章是通過作者在感恩節受到觸動之後給自己的父親,老師和祖母寫的感謝信展開的,學生不僅需要了解文章的寫作特色、熟悉書信的表達寫法,同時建立心懷感念的心態。但是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和思政部的老師做了很多的溝通,他們的建議拓寬了我的思路。比如從個人的感謝信的可以上升到中國傳統的家書層麵,除了感謝生命中的善良和溫暖,書信在不同時代還扮演著的角色,它可能是戰火年代的蕭紅在香港給弟弟的一封信“中國有你們,中國是不會亡的”的信念,可能是習近平總書記下鄉時代的家書……感恩節這個文化符號學生太熟悉了,但是心係天下,為國為民,家書一封抵萬金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這節課其實的真實效果比講課比賽的效果可能更飽滿一些,因為學生是真的提了筆,寫了信,動了情。

在挖掘育人素材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創新性和思想性也是建設課程思政的動力。對於現在的學生,他們信息獲得已經不存在障礙,但是學習動力、注意力思辨力,把知識學活的能力還很稀缺。教師根據自身課程內容的特點,對傳授信息進行多維度認知,將其融合轉化上升為更具普遍性的解釋邏輯,從而使觀點結論更具說服力。在這個路徑中,我們挖掘的元素、運用的思路不是死板老套的,方法也不能太刻意太明顯,應該是具有普遍性和思想性的,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同時,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我們在教學中孕育和培植一個思政元素的周期可能很長,也許並不是以教學課時的結束為終點,需要教師進行長久的等待和打磨。幾年前我在講授大學英語教材中“為自由而戰”這篇文章時,引導學生通過學習黑人奴隸運動探討“英雄為誰而戰”的話題,但是當時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反映比較淡漠。今年網課期間,新視野大學英語有一課是探討醫生的選擇,當時我組織學生分組翻譯了《經濟學人》關於李文亮醫生的訃告,這不僅對於學生寫作和翻譯能力是很大的挑戰,學生也敢於在翻譯的過程中還原疫情“逆行者”的平凡與偉大。同時也是在這一部分的課堂活動中我建議學生觀看紀錄片《人間世》,讓學生對於醫生這個職業的理解更為充實,他們在進行口語表達和寫作輸出時的觀點就更有依托。最可貴的是時隔幾年,我們再次談到“英雄”的話題,學生告訴我,在這個時代做英雄是有風險的,但是當危難到來的時刻,英雄其實就是穿上盔甲的普通人。學生的回答印證了我們經常說的“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課程思政的核心是育人,它不是一個新話題,但是絕對是一個常議常新的話題,我們能做的或者說我們一直需要做的就是把原本灌輸性的課堂轉化為思考型課堂,把知識課堂變為情感課堂,在大學教育中引領學生思考關於“人”的真正意義。


交流發言材料7

愛國情 報國行:《漢英語言文化對比與翻譯》學習心得

經濟181班學生 吳菲

2020年注定是生命中獨特的記憶,記憶之一就是我們通過網絡學習的方式完成了《漢英語言文化對比與翻譯》課程的學習。雖然少了麵對麵交流的溫暖,但我仍然從這門課程中學到了很多的知識,體味到了不同的感受。

通過學習,更讓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該課程覆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麵以及它們對應的正確的英語表達方式。有傳千年之經義,燃萬古之明燈的儒家道家思想,也有寓意豐富,曆史綿長的十二生肖。有包含人間煙火氣的中華美食;也有修身養性,天人合一的中國茶文化,更有壯誌諧風雅,咫尺築天堂的蘇州園林建築。泱泱中華,萬河江古,中國傳統文化體現在生活的各各方麵,我無比的幸運可以通過這個課程讓我窺探中國傳統文化的每一個角落,對曾經了解的部分有更深入的學習,對曾經未曾涉及的地方有了更大的興趣去了解,也更提升了我的文化自豪感與自信心。

通過學習,更讓我體認到中國傳統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在課程中的十幾個板塊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TCM—中國醫藥學。一株小草改變世界,一枚銀針聯通中西,一縷藥香穿越古今……中醫藥學包含藥草,食療和針灸推拿,同時中醫藥還蘊含著道法自然,陰陽平衡的內涵,運用的是整體性、調和性思維。 比如中醫藥的保健養生功能。中醫秉持“天人合一”理念,認為保健養生也需要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與四時相合。春天太燥,吃點兒清淡的;夏天暑濕,吃點冬瓜、薏米粥等去濕的食物。不同的季節,用不同的養生方法,這既是知識,也是文化,更是一種健康而雅趣的生活方式。 

通過用英語學習中國文化,我明白了中西方語言的表達差異與翻譯詞句的不同方法,讓中國文化傳播沒有語言與文化的壁壘、通過英語正確的表達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接受中國文化。更讓我們有底氣與責任在世界舞台上傳播中國文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或許回望祖先們走過的曆程、留下的創造、揮灑的情感、堅守的風骨,更能讓我們體認中華民族究竟曾為世界文明貢獻過什麼,而今天作為新一代的我們又究竟應該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在國際舞台上傳播文化。

燦若星辰的文化瑰寶曾有輝煌的過去,也應該有閃光的現在,並且還應充滿生機地走向未來。我和我的祖國,我和祖國的文化在英語課上獲得了另外一種鏈接。我愛的土地和文化從不是空泛的,深厚的愛國情,高遠的強國誌,落腳點其實就是務實的報國行。回歸英語課堂,我們的報國行就是堅定文化自信、胸懷家國、勇往直前。


交流發言材料8

用英語打開祖國的“書”

經濟181班學生 賈璠

上學期的英語課是別開生麵的英語課,通過線上授課的方式,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漢英語言文化對比與翻譯》這門課程,網課雖然有它的局限所在,但是我還是從這門課程裏麵學到了非常多。尤其是通過這門課的學習,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全麵的了解,意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與珍貴,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京劇。

京劇在發展,在創新,在與時俱進,並沒有安於現狀,安常處順;京劇在推陳出新,並在不斷的推陳出新中,弘揚安和、安穩、安詳的風貌。但同時京劇又是剛毅的,老師所講的梅蘭芳大師愛國蓄須不願意為敵人唱戲的故事感動了每一個人,文化可以存在於方方麵麵,文化甚至可以被篡改,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帶給每個人對於家國的歸屬感是改不了的,就像中華民族的曆史總是有苦難所在,但是先輩們昂首挺胸的前行,中華民族就會在21世紀的今天傲然屹立於世界之林!

在課程中我學習到了,京劇不僅唱出了古老的中國風,更唱出了先輩們的智慧,唱出了偉大的民族精神。通過這門課的學習,我們這些大學生更能深切體會到文化自信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更能自信的傳承與發揚中國文化。21世紀的今天,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代表,傳承和發揚中國文化不能是閉門造車的事情,一定要和國際接軌,才能擴大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在這門課程裏,老師用精美的PPT向我們展示著中國傳統文化特有名詞的正確英語翻譯,圖文並茂,惟妙惟肖的給我們極強的視覺和聽覺衝擊,課程的安排也很科學,比如在12生肖那章,老師在講解12生肖曆史的同時,還用西方的十二星座做對比,在京劇那章,know morepart裏麵老師又講解了與京劇息息相關的臉譜文化,每次課後都會布置一些與課程相關的小作業,讓我們更深刻與廣泛的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在學習雲平台的mooc老師們也準備的很用心,每節的課程開頭與結尾都充滿著古色古香的中國味,老師上課的語調溫柔又平仄起伏,很吸引人的注意力。通過這樣嚴絲合縫的學習,在更深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又有了中國傳統文化確切的國際化表達傍身,語言的壁壘在課程中被消除,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能更確切與自信的傳承,發揚與表達中國傳統文化。

近年來,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通過共建“一帶一路”,金磚國家,我國與許多國家和地區進行了科技與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我國的文化有了新的機會與更高的平台去擴大它的影響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新一代青年要與國際接軌,緊跟時代潮流,運用國際語言正確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促進各國文化的交流,讓中國文化有更強的影響力,讓我們的民族保持著文化自信!


交流發言材料9                         

從英語開始,讓青春繼續

機206班學生 賀嘉航

一學期的大學英語的學習即將畫上句號。跟高中英語課堂不同的是,大學英語課堂讓我收獲到的不僅是純粹語言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知識背後所蘊含的情懷。

課堂形式更加活潑,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在高中,大家看著的是成績。覺得成績大過一切,然而在刷分的路上越走越遠,導致諸多的“啞巴”英語。而在大學每節課,老師都在用心地引導我們去探索和發現未知的自我,引領我們的價值取向,把更多機會課堂機會留給我們以小組的形式去探討。在這一過程中,我感受了到團隊的力量,也向身邊的成員也學到了很多很多,每個同學都可以是我的良師益友。經過一個學期的英語學習,我又燃起了對語言學習的激情和熱情,敢於開口說,敢於勇敢地表達自己觀點。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學習第五單元《克裏夫楊—意想不到的英雄》時,一個61歲的農民,穿著橡膠靴,用5天,15小時,4分鍾時間奪得了世界超級馬拉鬆冠軍,打破了世界紀錄。從他的最初的不被看好到最後的奪冠,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靠的就是堅韌的毅力,以自己方式去努力!在講解完課文主幹內容後,老師問我們:誰又是你心中的英雄呢?全班以小組形式展開了討論。 當時有同學提到了今年前半年抗疫過程中在各個崗位上堅守著的每一個人。他們不僅是鍾南山,張文宏這樣響當當的人物,也是奮戰在一線的無數個普通的醫護人員,警察,誌願者。很多人在前往武漢前,不假思索,可又有誰能在和平年代輕易地經曆生離死別?他們的心中一定有他們想全力守護的人,所以他們的信念遠遠超過了心中的恐懼。那一句句活著回來和別告訴她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兒女情長,更多的是中華民族的同胞們對自己民族,自己家園,自己的十四億同胞的責任與擔當。令人動容,令人敬佩!那一刻,我在深思:我,作為一名大學生,我的價值何在?三年後,當我走出象牙塔,走上工作崗位,我是否也能夠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呢?如果說我的一生終究是平凡的,我願意在需要的時候點燃生命火炬,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那一刻,英語課堂帶給我的遠遠超過了語言學習本身,而是賦予我對人生價值的思索。

我還記得英語聽說課堂上,當老師結合單元主題問到我們應該去感恩哪些人這個問題時,同學們暢所欲言,有同學說應該去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因為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老師賦予了我們知識,也有同學說應該感恩這個世界,因為世界讓我們生活如此斑斕,還有同學說應該感恩那些在危難時刻,伸出援助之手的人……頓時,我腦洞大開,我覺得我要感恩得太多太多,感恩每天清晨的暖陽,感恩校園裏的清潔工,感恩母校,感恩心中的夢想,激勵我一路前行。感謝英語課堂包容我的語言學習情懷和感受,讓我遇見更好的自己,而我和我身邊的青春力量也會是未來時代的生命力所在。

 

上一條:思政工作簡報(2021年第2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