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主頁 | 首頁 | 視點聚焦 | 論點侃點 | 校園動態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歲月 | 愛書樂影
 
校園英才:團隊,讓我們更加優秀——訪2010年亞洲創新設計大賽二等獎獲得者
2010-11-01 11:33 作者:學生記者 趙 丹 

 

    9月29日,從上海傳來佳訊,我校參加Altera杯亞洲創新設計大賽的作品《基於機器視覺的輔助掛彈係統》榮獲二等獎。連續舉辦七年的Altera 亞洲創新設計大賽,不僅是亞太區最高榮譽的FPGA設計競賽,更是頂尖電機、通信、信息、理工本科學生向往和挑戰的競技場。2010年比賽自4月1日拉開戰幕以來,雲集了清華、北大在內的全國一百多所大學代表隊,共上報創新作品400餘件。我校樊驌研、李學峰、張月等同學設計的作品《基於機器視角的輔助掛彈係統》經過初賽、複賽,最終晉級決賽並獲得二等獎。這份殊榮的獲得離不開他們龐大的“挑戰杯”團隊體係的支持——來自自動化學院、機儀學院及理學院共14名同學。他們是:FPGA組員:李學峰、樊驌研、張月、李越、董彩霞;DSP組:李春男、楊嘯晗、餘哲、劉龍、周琦、郭茹霜;機械組成員:楊曉峰、賀銳、劉帥;指導老師:朱虹教授,邢楠老師;小導(研究生):孟繁星、姚傑、陳莉、王斌。


  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近這個大家庭,了解一下在這份榮譽的背後他們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


                          技術來源於實踐——參賽同學


  記者:你們是什麼時候加入“挑戰杯”團隊的?在最初做這個項目時候,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樊驌研:我是從去年寒假就加入這個團隊的,因為“挑戰杯”持續時間比較長,所以他們有的是後來陸續加進來的。我們最初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分組,因為這個項目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多學科,一個項目集結了多個專業的學生,覆蓋數字圖像處理、自動化控製、機械設計、嵌入式開發、電路設計、數據庫等知識麵。而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有限的內容就不能夠滿足需要了,所以,我們必須分工明確,每個人在自己負責的版塊內去自學相關知識,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去向我們小導或是指導老師請教。

 

  記者:在項目的製作過程中,你們都遇到過哪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


  楊曉峰:在對機械臂的圖紙設計方麵,我們確實下了不少功夫。因為圖紙的設計必須保證準確無誤,不能有絲毫的差錯,對設計圖紙進行了反複修改、簡化,整體上修改了五次才完成。剛開始對電機選型方麵也不是很懂,不知道需要計算哪些方麵的參數,先後問了8位老師,然後才摸索著找到正確的方法。


  李學鋒:記得去年寒假的時候,是最艱苦的一段時間。因為放假的關係,宿舍裏麵不能住宿,後來經過老師的協調,最終總算是住進去了。但是,宿舍沒有供暖,晚上7點以後才能供電,那段時間,我們隻能每天呆在地下室進行項目的研究學習。對於這個項目,我們每個人都很上心,都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將項目做到最好。在去上海參加決賽前10天,樊驌研整天盯著電腦屏幕調程序,經常通宵達旦,一天晚上實在是太累了,就定了個鬧鍾說是先休息一會,鬧鍾響的時候他沒有醒來,我們也沒忍心喊他。過了一會,被捏鼻子醒來後第一句話就是:“編譯通過沒?”。

  記者:聽說參加“挑戰杯”需要曆時兩年,而且期間也很艱苦,有可能會影響到你們的生活學習,你們是怎樣堅持下來的?


  楊曉峰:在這個項目的參加過程中,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懂得做事情之前得要有計劃,鍛煉了我的責任感。在一個團隊中,每個人的節奏都不一樣,有快有慢,但最重要的是大家要共同協作,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想到自己是整個團隊的一部分;動搖時,想到團隊的進度,自己也就沒什麼理由放棄了。


  董彩霞:剛開始加入這個項目確實會感覺很累,沒課的時候都要在這工作,有時候看到別的女生出去逛街,心裏癢癢的。但後來,自己在這個團隊中學到了很多,也就想通了,參加比賽嘛,本來就是有得有失的。尤其是看到身邊的師兄、學長們簽到好的公司去工作,就會更有動力在這待下去,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看齊。跟一群優秀的人在一起就可以使自己變得優秀,我在這段時間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所以覺得很有必要堅持下去。一個團隊是需要互相扶持、共同進步的,隻要在學習和項目之間找到平衡點,並不會對學習造成多大的影響。


    暑假期間,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在地下室學習。我們每天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麵對問題,就想著如何去解決。在這期間,當然有苦也有樂。比如會有感覺程序分明是對的,運行結果卻並不能如我所願的痛苦,繼續檢查,繼續編譯,反反複複,終於好了,那一刻的激動、高興之情難以言表。就這樣,隨著問題一個又一個的解決,馬上就要達到了我們最終的要求了,原來整個暑假根本沒有想像得那麼枯燥乏味,每天都感覺過得很充實。現在我已經喜歡上學習FPGA了,非常高興能有這樣的機會學習FPGA,能有這樣的機會進行鍛煉。

  記者:你們參加這次比賽最大的收獲是什麼?對個人能力有怎樣的提高?


  楊嘯晗:我是在4月份才加入的,當時感覺落後了別人一大截,剛接到任務的時候,拿到板子什麼都不懂,不知該從何入手,但後來自己慢慢摸索著還是學會了好多知識。我覺得不管多難的東西,隻要你下定決心肯做就一定能成功,當你準備充分時,自信心自然也就有了。參加這個項目對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在圖像處理的應用過程中就鍛煉了我的編程能力。在專業課的學習過程中,有些內容因為提前已經應用了解過,再次接觸到就不會覺得陌生或是概念模糊了,學習起來自然也就比較輕鬆。暑假的時間也都投入到項目的進展中,我覺得這是我過得最充實的一個暑假了。


  樊驌研:技術是從實踐中磨練出來的。參加這個比賽項目,讓我們有機會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學習,自己去挖掘有用的知識並進行探索。從與別人的交流中生出新的思路,在團隊的相互合作中體現出自己的價值,鍛煉自己的能力。為以後的工作學習也打下了基礎,相當於給自己的生命增加籌碼。過程雖然很辛苦,但等到結果出來的那一刻所有的苦都會融化掉的。我覺得苦的經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內心的恐懼。我很喜歡一句話:如果你想成功,你就一定能成功!可你真的想成功嗎?是的,我想!好的,那我一定能成功!“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行萬裏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在這個團隊中,可以使我們變得更加優秀。


                       沒參加挑戰杯是一種遺憾——小導孟繁星


  記者:你以前參加過類似的比賽嗎?如果有參加過,這次的比賽和你們以往有什麼不同?


  孟繁星:我本科沒有參加過這類比賽,當時的我參與的大多是社會上的項目,想學更多方麵的知識,嚐試多種可能性。本科沒有參加挑戰杯,對我來說是件很遺憾的事。還好上了朱虹老師的研究生,讓我有機會帶挑戰杯隊伍,彌補這個遺憾。我身邊的人有參加過這類比賽,我也有所了解, 我們這次的比賽項目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跨學科,一個項目集結了多個專業的學生,覆蓋數字圖像處理、自動化控製、機械設計、嵌入式開發、電路設計、數據庫等知識麵。並且我們的項目內容有其實用價值,並且具有一定的創新性,項目本身對本科生就很有吸引力。


  記者:在指導過程中,都遇到哪些困難,如何克服的?


  孟繁星:項目經費問題:項目進展過程中的機械加工,買各種實驗用的芯片、材料等,需要比其它項目組多得多的項目經費,一度老師很擔心我們這個項目能否順利按時完成。我作為小導,需要跟我們項目組裏的每個人討論各個模塊細節設計的合理性,討論每一筆經費的具體使用情況,進而跟老師彙報我們項目的各個模塊的進展情況、經費的使用情況,保證老師的每筆項目經費支持都不會被浪費,保證按我們的設計思路繼續向下進展會得到預期的結果。


  在各個模塊功能實現之後的整合階段,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問題,例如頻率不匹配、運行效果很卡、電機推不動等問題,在每周的例會,讓大家把遇到的問題都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討論解決方案,確定幾種可行的合理的方案後,回去實驗並反饋結果,及時修改方案。


  記者:你覺得本科生參加這樣的比賽對他們有什麼好處?應該怎麼安排好學習與比賽的關係?


  孟繁星:本科生參加這類比賽是提高動手能力,將所學理論知識付諸於實踐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會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培養團隊精神,可以跟一群優秀的人交朋友,可以讓他們的大學生活充實起來。


  因為這項比賽是學生業餘科技競賽,它主要是學生利用寒暑假以及平時的業餘時間來完成的。因此不會占用很多的學習時間。當然,個別時候,也會出現一些衝突,可能就需要比別的同學多下些功夫來補功課。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我們需要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合理地分配好時間,學習和比賽二者一定是相得益彰的。我們會把假期和剛開學階段校內課業學習任務不是很重的時候,把大部分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比賽項目中去,也會在這段時間裏在項目進度上做些提前量,在臨近考試並且項目進度正常的情況下,會給他們時間將大部分時間放在複習考試上。我們項目團隊中的本科生他們已經學會了如何平衡學習和比賽的關係,他們很多人今年都獲得了獎學金。本科生參加競賽,其實大多犧牲的都是他們娛樂和休息的時間,他們參加比賽之前都知道這些,想得到比賽好的名次,不吃苦是不可能的,這個沒得抱怨,這就是榮譽背後所要付出的。


                                      後 記
    這次比賽隻是整個“挑戰杯”項目進行中的一個小插曲,參賽作品是整個“挑戰杯”項目組中的FPGA部分。作品能在亞洲創新設計大賽中獲得榮譽,也是對他們整個設計的肯定和證明。接下來,他們整個團隊會進一步對作品進行優化和完善,為明年參加“挑戰杯”比賽做好準備。讓我們預祝他們在明年的省賽和國賽中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期待我們理工大學子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奇跡!

 

             

                          楊曉峰(左一)、李學鋒(左二)、樊驌研(右一)

 

關閉窗口
 
廣 而 告 之

                 版權所有@manbetxapp下载 校報編輯部        關於我們
                     地址:金花南路5號   郵編: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電話: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