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印包

當前位置: 首頁  >  風華印包  >  正文

專訪顧桓:我在印包學院的四十二載春秋

2022/12/06      點擊:

個人簡介

顧桓,男,副教授,印包學院信息科學係教師。1980年—1984年在manbetxapp下载 (原陝西機械學院)印刷機械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92年—1995年在manbetxapp下载 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獲碩士學位;1993年—1999年任學院印電教研室(後更名為信息科學係)主任;2000年2月—2000年10月在德國斯圖加特媒介大學作訪問學者,2002年開始擔任信息與通訊碩士學科和輕工技術學科碩士導師。

近10餘年以來,主要從事印刷包裝數字化工作流程與智能製造方麵的研究與應用開發,先後發表專著2部90餘萬字,主持省級縱向課題4項,企業合作項目4項,發表論文10餘篇,發明專利3項。2007年--2022年任印刷包裝與數字媒體學院實驗中心主任,陝西省印刷包裝工程重點實驗室秘書、副主任。2022年11月光榮退休。

編者按:

白雲蒼狗,金烏輪回,星燧貿遷,鶴歸華表。四十二載光陰荏苒,足夠一棵樹紮根,足夠一所學院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從18歲求學到60歲退休,從“小顧”到 “老顧”,從少年有誌到壯年有為,顧桓在印包學院刻苦耕耘無私奉獻,42年成就了自己奮鬥的一生,也見證了學院不斷壯大的風雨曆程。

2022年11月30日,學院信息科學係與實驗室中心為顧桓老師召開了榮退歡送座談會,共同回顧顧桓在學院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點滴記錄。信息科學係主任陳亞軍與實驗中心主任衛延斌代表兩個單位教師向顧桓獻上鮮花與紀念品,並送上溫暖祝福,院黨委書記王淩雲代表學院全體師生向顧桓的榮退表達了誠摯的祝福,感謝他為學院做出的傑出貢獻,院長方長青回憶了自己做顧桓學生時的記憶,對顧桓嚴謹的治學態度給予高度肯定,並勉勵青年教師主動學習傳承他的優良傳統,敢想實幹、真抓實幹,將學院各項事業推向更高一層。


學院為顧桓老師舉辦榮退歡送座談會後合影留念

三尺講台度春秋,揮灑青春育桃李。我們今天講述的是一位普通教師紮根崗位默默奮鬥的職業生涯,但這也彙聚著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勇擔使命的前行印記,更代表著學院老一輩印包人勇於開拓攻堅克難的一路縮影。時光不改,奮鬥常青,以此追憶學院蓬勃發展的崢嶸歲月,更激勵新一代青年人繼續昂揚進取、砥礪奮進,團結一致再出發,努力開創新的更好的成績!

“一直都在變化,一直都在工作狀態”

1980年顧桓進入我校(原陝西機械學院)機械三係印刷機械專業學習,1984年本科畢業後,當時正值80年代我國印刷業的巨變發展階段,與此同時國內印刷機械製造企業迅速成長,北京、上海等地的優秀企業對高層次人才迫切需求,麵對身邊同學都前往北京等地求職的風光無限和諸多誘惑,年輕的顧桓內心也是向往的,他也擁有更多更好的選擇。但當時學院教師少,專業還需建設發展,在老師的強烈動員和他的深思熟慮下,顧桓決定留下,彼時的他也未料想到,會長久的紮根於腳下這片熱土。

顧桓與所帶班級圖文991班畢業二十年後的合影

留校後的他進入學院印刷工藝教研室,跟隨張天祥教授(印包學院首任院長)做科研、上講台,開始研究電、計算機相關知識,盡管本科所學的是機械方向,又在工藝方麵有所涉獵,但絲毫不影響顧桓繼續鑽研新領域,數電、模電、單片機…一邊學一邊實踐成了他的工作常態。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數字印前(信號與信息處理)的不斷發展,在張天祥教授高瞻遠矚的帶領下,係裏先後成立了電子技術教研室(今天的信息科學係)、信號與信息處理學科,但由於沒有本科專業導致發展受限,結合當時國內印刷包裝行業人才市場的需求情況,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係裏也先後開辦國家統招大專班、辦公自動化專業來擴大發展,培養了一批急需的技術人才。作為電子技術教研室的主任和為數不多的青年教師之一,顧桓承擔了所有的教學計劃、專業課程製定工作,包括其他大小事務,並且一人同時代好幾門課程。顧桓說,“有工作我就幹,一直都沒停下來過,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

顧桓指導學生開展實驗(左起第一位為顧桓)

1995年學校獲批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1996年以“圖文處理”專業方向開始招生,培養目標主要以計算機課程為基礎,印前課程為專業知識,但當時係裏在相關領域研究的教師不多,顧桓翻閱了其他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跑遍了西安市的書店遴選專業教材,又考慮到圖文處理專業培養中還有藝術方向的課程,便積極申請聯係引進研究相關領域的教師。從製定教學計劃到人才引進,從篩選教材到手寫大綱,顧桓一直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勇挑重擔,就這樣,在他們一行人的努力下,專業成立起來了,這也為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今天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印前課程涉及到藝術設計、計算機、圖文處理相關知識,在當時屬於前沿領域,但教學又迫切需要,於是顧桓開始重新學習新的圖形圖像相關知識和印前處理軟件的使用,廣泛閱覽最新的中英文印前技術和設備資料,前往最先進的印刷廠實際操作,最終在1999年由印刷工業出版社出版了他編寫的《數字印前技術》一書,這也是當時印刷包裝類高等院校中第一部“印前處理”教材。後來偶然一次去企業出差,顧桓遇到一位陌生的麵孔,“您是顧桓老師嗎?”“我是,你怎麼知道?”“我是其他院校印刷專業的老師,我們上課就用的您寫的教材!”顧桓有些驚訝,本著為學生授課需要編撰教材的想法,自己都沒在意稿費,但更沒有料到這本書的評價會如此之高,在當時也是發行了幾萬冊。

顧桓編著的《數字印前技術》教材

2007年因學院工作需要,顧桓被推薦擔任學院實驗中心主任,期間,為學院積極麵向國家印刷包裝產業發展開展科學研究工作,他全力參與建設了4個省級科研和教學平台,包括2007年建設的陝西省印刷包裝工程重點實驗室、2009年建設的陝西省印刷包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7年建設的陝西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19年建設的陝西省綠色智能印刷包裝協同創新中心。從起草申請報告,準備考核考察到驗收答辯,以及平台每年的考核和彙報工作,他都在為此操心和忙碌,正如他所說,“我喜歡新東西,也喜歡有挑戰性的事物,隻要學院有需要,我義不容辭”。不知不覺15年,他早已成為實驗中心的“主心骨”,與其他老師齊心協力,配合默契,相處愉快。

顧桓與學院教師在實驗室新機安裝現場合影(左起第四位為顧桓)

2019年學院整體從金花搬遷曲江,實驗室搬遷是一項遠超預想的複雜工程,房屋設施改造裝修、資金申請合同製定、儀器設備拆裝運輸...擺在顧桓和整個實驗中心這樣一個基層教學單位來說是麵前是十分艱巨的任務,但他沒有猶豫,而是根據實際情況製定方案,逐個解決困難,四處協調溝通,自己動手設計布局,規劃安排,帶領其他老師順利、安全的配合學院完成了搬遷工作。看到今天煥然一新、越來越好的實驗室,就像看著一路陪著他的“戰友”,他眼裏露出了笑意,這一路,即使變化不停,但他依舊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老黃牛”般,用自己的力量為學院、為學生默默付出。對他來說,站好每一班崗,做有意義的事,每天都是充實的,這些就夠了!

“天生就是要當老師

回憶起第一次獨立代課的情景,顧桓記得是《印刷機數字控製技術》,第一次上講台,他並沒有很緊張,提前備課,準備提綱,令他驚訝的是,學期末這門課程學生的評價打分,他排名全院第一,他也因此獲得了當年的校級“教學質量優秀獎”,這對剛留校的他來說是第一份珍貴的禮物,也為他站穩講台樹立了信心,更加堅定了他成為一名老師的決心。他說,“和學生在一起我很開心,因為我喜歡上課,喜歡其實內心就是一種幸福。現在想起來還是很感謝學校,給我這樣的平台,我想也許是性格使然”。後來在2012年和2013年,對從來不申報獎項的顧桓,也是因為學生評價打分條件的硬性要求,“被迫”拿了理工大第一屆和第二屆的本科教學優秀獎,他就好像為講台量身定做的一樣,天生就應該當老師。做喜歡的事,認真備課,嚴謹治學,不爭不搶的人生觀,幾十年如一日,他也成為了學生心目中的良師益友。

2002年顧桓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信息處理和控製方向,在當時理論研究盛行的環境下,顧桓認為實踐是比較重要的,隻有實踐才能看到真材實料,所以他指導學生研究企業課題,開展實地工作,他的培養方向基本都是和企業需求相契合的,能為企業服務解決實際問題與需求的課題和研究方向。有學生評價他是“骨子裏就帶著一種讀書人的高傲,其實是一個很謙遜的人”,就是這樣一位隨性灑脫,熱愛新事物,愛生敬業的老師,20多年培養了70多名學術和專業碩士生,他們目前大多在IT行業任職,安居樂業,其中不乏在華為、中興等大中型企業電子和媒體信息行業企業的擔任重點崗位和領導崗位的學生。

顧桓與學生在企業做項目時和企業總工的合影(右起第三位為顧桓)

侯婧婧是顧桓退休前帶的最後一屆研究生之一,從外校考過來的她,經過入學後的短暫接觸,就感受到了顧桓的專業能力非常強,非常清晰地幫助她規劃學業,在這期間也會根據她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研究方向。談起顧老師對她的指導和影響,她說,“顧老師非常平易近人,在我做課題壓力比較大的時候也會及時開導我,其實我本科不是學計算機的,在進入課題組之前沒有任何編程經驗,是顧老師一步步教我入門,從基礎知識到編程思想,指導我不斷突破自己。他教會我的不僅是專業知識和學習技能,更讓我學會了精益求精和一絲不苟的學術態度。現在我已經走上工作崗位,可以說很幸運遇到顧老師,這三年我受益匪淺。”

顧桓與學生侯婧婧合影

顧桓說,“培養學生應該和國家對人才的需求所契合,圍繞專業發展路線,注重理論聯係實際,著重培養鍛煉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能力。做老師其實並不辛苦,反而是樂在其中的,把學生培養好,這是核心任務。”在這樣信息技術革新飛快的今天,挑戰和壓力並存,但同樣也是機遇和機會,像顧桓一樣老一輩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真摯熱愛和辛勤奉獻為學院的成長和發展打下了基礎,他們嚴謹治學的態度和精神在今天依舊是我們潛心教學、立德樹人的指引。

記者手記

“老顧啊,你是把整個青春都傾注給咱們學校了。”

“老顧”和藹而爽朗的笑起來,“豈止青春啊,一輩子都在這裏啦!”停頓了一瞬,顧桓老師又有感而發似的補充道:“但是我不後悔呀,我是熱愛這個東西,我就喜歡和學生呆在一起。”

這是小編采訪顧桓老師時,聽到同事和顧桓老師的一段對話,至今都印象深刻。麵帶笑容,聲音爽朗,注視著窗邊的一抹紅牆,若有所思,那一刻,四十二年的求學、工作生涯在他的腦海曆曆在目,也許是感慨,也許是不舍...在十二月難得的暖陽中,我猜愛笑的顧桓老師或許也會不舍那些於學海中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的日子,我猜學院或許也會不舍顧桓老師在講台上諄諄善誘的這四十多年。即使退休,小編在學院也時常看到顧老師的身影,我想正如他所說的,“有需要我就來”,“反正我也閑不住”,“站好最後一班崗嘛”!這就是他,退而不休,餘熱生輝。

采訪中顧桓老師反複說的一句話是“說到底,把學生培養好,這是我們教師的核心任務”。我想,他的故事,不僅僅是那一代人奮鬥的縮影和留念,同樣也應該鐫刻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心中,將常青的奮鬥和無悔的奉獻傳達給每一位青年人,投入到教育事業和學院的建設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