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簡介

  • 時間:2023-06-20 11:19:22
  • 來源:



本專業為國家教育部2011年新增專業,是適應我國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而設立的,是由能源科學、材料科學、物理、化學、電子、機械等多學科交叉,以能量轉換與存儲材料及其器件設計、製備工程技術為培養特色的戰略性新興專業。我院針對西北地區乃至全國能源分布特點和能源行業發展趨勢,立足材料科學與工程國家級特色平台,整合多學科既有優勢,設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2018年開始招生,學製四年,畢業後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圍繞新能源轉化、儲存及應用三個層次,設置了以新能源車用動力儲能係統為核心,以可充電鋰電池、燃料電池、物理電池等為上下遊的完整教學鏈,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使學生掌握化學、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及相關技術領域基本理論,重點掌握能量轉換與儲存基本原理、新能源材料的製備方法與表征手段、新能源器件的設計、組裝及評價方法。重點學習鋰(鈉、鉀)離子電池、鋰硫電池、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太陽能電池等能量轉換或儲存器件的基本原理、性能評價及結構設計等專業知識。在全麵掌握新能源獲取、傳輸和應用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創新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

本專業擁有在崗教師16人,包含1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兼職院士,年齡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博士學位獲得者占比100%,近10人擁有海外學習科研經曆,保證了本專業的教學質量。另外,本專業可憑借兩位院士和先進電化學能源研究院,與省內外多家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為學生實踐教學和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本專業旨在培養滿足國家新能源戰略需求,具有堅實材料、物理、化學、電子、機械等多學科基礎知識、較強的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係統掌握新能源材料與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初步掌握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的設計、製造及應用技能,畢業後能在化學電源、新能源材料的製備、分析和應用及能源器件的組裝與檢測等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生產、技術開發等方麵工作的綜合性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1)專業基礎課程

物理化學、工程材料、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化學、固體物理、薄膜材料與薄膜技術、材料分析測試方法、材料化學分析方法、納米材料與技術、材料物理性能、電化學原理與應用、工程訓練等。

(2)專業方向課程

電源工藝學、儲能材料與技術、化學電源原理與工藝、新能源材料設計與製備、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檢測技術、電動汽車基礎等。

(3)實踐環節

本專業本科生的實踐教學環節共安排37周,包括工程訓練、課程設計、金相顯微技術、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綜合性實驗和畢業設計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適合到新能源、新材料、光伏發電、儲能器件、電動汽車、光電照明顯示、高端裝備製造等企業事業單位的技術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應用研究、產品研發、工藝與器件設計、生產技術和管理崗位工作,或到相關科研院所、高校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也可繼續攻讀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及其他交叉學科的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