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主頁 | 首頁 | 視點聚焦 | 論點侃點 | 校園動態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歲月 | 愛書樂影
 
三十七載廣播人西理校園第一聲 ——校廣播台馬京文老師和他的廣播記憶
2023-10-31 21:40 本本報記者 陳曉芳 

廣播台記者送馬京文(一排右三)刻有節目的CD作為退休禮物

金秋十月的清晨,陽光照進位於manbetxapp下载 曲江校區逸夫樓五層的校廣播台。編輯室的案頭堆放著節目的資料、編輯的稿件,牆上張貼著節目組人員的排班名單,錄播室內,麥克風靜靜地等候著新一天播音的開始……這是校廣播台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一天,台長馬京文再一次注視著他熟悉不能再熟悉的場景,而這一天,他即將離開奉獻了37年的工作崗位,向默默耕耘了一輩子的廣播台告別。

馬京文,1986年入職manbetxapp下载 黨委宣傳部、廣播台工作。曾任全國高校廣播聯誼會副會長,陝西高校廣播研究會秘書長,獲全國高校廣播工作論文一等獎3次,多次榮獲“manbetxapp下载 崗位能手”“manbetxapp下载 校工會積極分子”“manbetxapp下载 校園穩定先進個人”等稱號。

小廣播的大變遷

1972年,原北京機械學院和原陝西工業大學合並建立陝西機械學院,在兩校廣播台的基礎上建立陝西機械學院廣播台。廣播台最早是在金花校區的西一樓二層。早期的擴音設備是電子管,體積龐大得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房間。除了播放廣播節目,廣播台還承擔了學校各種會議的擴音工作。那個時候學校還沒有大禮堂,遇到開會,就要臨時拉線、布置會場。剛參加工作的馬京文還是二十出頭的小夥子,使不完的勁兒,樓上樓下跑著搬設備。

清晨6:30學校組織學生跑操,校園廣播就要響起,工作人員就要很早跑去台裏開設備,夏天還好,冬天就會很辛苦。馬京文琢磨了很久,他和廣播台技術部張換勝同學,開發製作出了廣播自動開啟控製,但還是要手動關閉。再後來,他又和田天同學共同研製,采用計算機製作和播出的方法實現了廣播自動開啟和關閉。在當時,我校也成為陝西高校廣播乃至全國高校廣播首批使用此項技術的學校之一。

1994年學校更名為manbetxapp下载 ,廣播台隨之更名,並搬到了教一樓的五層。在這27年間,廣播台的設備也已經從電子管更換成了晶體管,體積也輕巧多了。狹長的走廊裏,外麵一間是大的會議室,學生在這裏討論節目、編輯稿件、業務培訓,裏麵一間則是錄播室,校園之聲就從這裏響起。

2001年,曲江校區廣播台成立,歸原曲江校區管理處管理,後並入黨委宣傳部、由金花廣播台統一管理,但兩個電台分開獨立工作,廣播節目各成體係。

2021年,廣播台設備更新換代,由調頻廣播改造升級為網絡廣播,金花廣播台和曲江廣播台合二為一,統一搬至曲江校區行政樓(鍾表樓)五層。廣播節目在曲江統一製作,由網絡傳送至金花校區,實現了兩個校區一個聲音,人力效率和工作環境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搬遷那一年的暑假,馬京文幾乎整個假期都沒有休息,新台址的前期規劃布局、中期裝修,以及後期複雜又貴重的廣播設備搬運,他都一一親自負責,不出任何差池。2017級播音王力說:“搬去五層後,馬老師總是擔心新地方還有不完善,常常詢問我們生活方麵有沒有難題,幫助我們解決各種後勤問題,他總是說‘我就是給同學們做好服務工作的’。

叩響青春的校園之聲

“manbetxapp下载 廣播台,現在開始播音……”有沒有一首旋律依然縈繞於你的耳畔?有沒有一段文字浸潤了你的心靈?有沒有一檔節目記錄下你青春的模樣?

在八九十年代,廣播盛行。聽校園廣播是大學生很熱衷的事兒。馬京文還記得剛參加工作那會兒,中午廣播響起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會端著碗、走出食堂、蹲在喇叭附近,聽節目。廣播也是當時新聞傳播一個很重要的渠道。及至後麵有了更多娛樂方式,廣播依然鍾情於校園。馬京文帶領著學生團隊一直致力於打造更多更優秀的貼近校園、貼近師生的廣播節目。

新聞節目是廣播宣傳的重中之重。時政要聞、學校發展、身邊小事兒,行走於校園,側耳聆聽、便全知曉。新聞節目報道學校大事兒、聚焦國內外熱點時事,信息量大、時效性強。而專題節目則豐富多彩,涵蓋熱點、文學、電影、音樂、心靈的分享。廣播台先後製作了一大批優秀節目:《焦點工作室》《校園風景線》《非常之旅》《膠片時光》……80年代末,英語學習之風興起,廣播台策劃了《Englishexpress》,主持人用英文和中文交錯主持,向大家介紹一些英文小故事、英文資訊以及一些流行的英語口語。這是陝西高校開設雙語節目的第一家校園廣播,而這檔節目也一直保留至今。

除了常規的廣播節目,廣播台還承擔了每一屆學校運動會的播音和軍訓播音工作,承擔開學典禮、畢業典禮、教代會等大型會議的音響保障及應急廣播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西安震感強烈。當時正在上課、工作的師生紛紛跑到戶外,校園空地上聚集了大量師生,大家驚慌失措,手機完全沒有信號。為避免發生更大恐慌,學校決定通過廣播告知、安撫大家。餘震危險尚未解除,臨危受命,馬京文沒有絲毫猶豫,義無反顧地登上教一樓五層,走進演播室,第一時間播發了有關地震的消息。不僅如此,在隨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大家紛紛到戶外躲避隨時可能發生的餘震時,廣播台卻24小時人員堅守在台裏、隨時待命。

走向校外的西理之聲

1989年,第四屆全國高校廣播宣傳工作研討會在manbetxapp下载 金花校區舉行,全國近60多所院校和近百名高校廣播工作者齊聚我校。早在全國高校廣播聯誼會創立時,manbetxapp下载 廣播台就積極參與其中,並在第二屆全國高校廣播會議上,馬京文當選為副會長。在第十一屆工作研討會上,他作了題為《高校廣播要為構建和諧校園服務》的交流發言。他撰寫的《看校園廣播風雲變幻,探高校校園何去何從》等多篇研究論文在研討會上獲獎。

2005年,陝西高校廣播研究會創立,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在manbetxapp下载 舉行,我校作為創建單位之一,馬京文當選秘書長。之後,我校又成功承辦了第四屆陝西高校廣播研討會,並被授予“優秀廣播台”的稱號。

讓西理之聲走向校外,馬京文積極與陝西新聞台、西安新聞台,西安都市頻率等電台溝通交流,讓播音和編輯的學生參與到他們的節目製作與播出中去。西安音樂台《931無敵新生代》邀請校廣播台播音部張航行參加節目,主持展示、才藝表演、現場提問等環節,精彩不斷。教師節與陝西新聞合作打造一期教師節的特別專題,訪談了一係列我校教學一線的名師,反響非常好。與西安電視台主持小魚、西安音樂台主持人小白在金花校區主幹道共同舉辦宣傳活動。倡導音樂進課堂,推薦學生李博作客陝西電台演奏長笛……諸如此類的宣傳不勝枚舉。

而逢招生季時,他積極聯係校外電台宣傳招生,部分校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人都曾做客電台,助力學校招生、提升學校影響。廣播成為學校當時對外宣傳的一張名片。

薪火相傳的廣播人

傅菁菁是校廣播台08級播音,她永遠記得教一樓天台上的練聲“啊~嗎~八百標兵~各位聽眾大家好~天氣變化冷暖相知……”13級采編馬豔同樣記得“在每周的例會上,我們會相互修改對方的稿件,針對語句組織、句子刪減,題材選擇方麵各抒己見,力求得到對方的理解,老師和學長在我們發表觀點的時候指導我們如何組織語言的邏輯性。”對於10級英語播音鄭義來說,他一直保存著學長寫給他的一張小紙條,紙條的正麵是錄音中讀錯的單詞和發的不飽滿的元音,背麵則是誠懇的建議和鼓舞,當時初進英語部的他驚訝於這份仔細和認真,並且把這種仔細和認真傳承下來。

廣播台是集播音、采訪、編輯、技術於一體的學生社團,從這裏已經走出的學生記者達到2000餘人。馬京文製定了人性化、開放化、明晰化的廣播台學生團隊管理製度,從納新、培訓、值班、播出都有章可循、嚴格執行。規章製度製定成冊、條文上牆,清晰可見。他製定了“團結、求實、責任、奉獻”的台訓,銘記於每一個廣播人心中。“傳、幫、帶”模式在廣播台得到很好的推行,老一屆成員對新一屆成員傳遞、幫助和帶動,屆屆相因、川流不息。

2009年11月22日,校廣播台第八屆“校園之聲”文藝晚會在金花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西安日報》在第五版這樣報道了此次晚會: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充分展示了學生們多才多藝的良好素質和積極向上的青春風貌,深受廣大師生好評。《陝西日報》《大學生在線》《華商報》也都刊登了此次晚會的相關新聞。晚會從組織、策劃、導演、編劇全部由廣播台成員負責,整個晚會從準備到演出曆時近兩個月之久,這過程中不僅對團隊成員是很好的曆練,更是增加了團隊的凝聚力。

文化建台是馬京文一直秉持的理念。從1989年至2004年,廣播台連續舉辦“校園之聲”文藝晚會16屆,參加人數多、規模大、影響深遠在整個陝西高校廣播台中頗具影響。廣播台學生還自編自導自演過校園DV《飛鴻》《流夏》等。廣播台是學生工作的地方,也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對於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馬京文關懷備至。為了讓新人更好地適應廣播台的工作,馬京文邀請來了陝西廣播行業的從業者任書明、雷蕾等來給學生講業務、談人生,分享他們的廣播故事。學生記者王雨彤年畢業時送給馬京文的一張明信片上這樣寫道:“馬老師,即將畢業了,心裏依舊十分想念您,十分想念我們的廣播台。不會忘記馬老師您每次的親切笑容,也不會忘記您信任的眼神,當然還有您,每次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都能夠幫到我,謝謝您,很幸運遇到您,也很幸運在咱們台裏成長起來。”96年技術周國強已經畢業很多年了,他一直記著上學時母親來學校看望他時,馬京文對他母親的問候和關心,母親和他都記憶於心,及至工作後每次回到西安,母親都會囑咐他來看望馬老師,聊聊天、談談心。秋天來了,馬京文會帶領學生記者去爬翠華山,采采風,激發大家更多廣播製作的素材和靈感;參觀渭華起義紀念館,讓學生從先烈中汲取精神養分;與陝科大、建科大、長安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聯合團建,交流心得、互通有無。

校廣播台的發展是校史變遷大河中的一朵浪花,他承載了一代又一代西理師生的廣播記憶。37年默默耕耘、無私奉獻,37年風雨無阻、波瀾如歌,馬京文說:“廣播台的蓬勃發展,得益於學校領導的指導和關懷、凝聚了廣播人的智慧和心血,有責任、勇擔當、講奉獻,是每一個廣播人的初心。以初心得始終,祝願廣播台的明天更美好!”

采訪後記:采訪過很多人,馬京文老師無疑是我采訪對象中最特殊的一個,因為他是我朝夕相處的同事,是同行,同是傳統媒體人。對馬老師的印象永遠是樂嗬嗬的樣子,特別熱心,啥事兒找他都會幫忙。而對於廣播的了解我其實一直止步於大課間聽來的校園資訊。這次采訪馬老師,卻是讓自己窺見了小廣播的大曆史,這段曆史宏偉瑰麗、流光溢彩。在新媒體盛行的今天,堅守於傳統媒體崗位上發光發熱,馬京文對廣播的熱愛和奉獻無疑是一個傳統媒體人的初心,而我們要向這種初心致敬。

關閉窗口
 
廣 而 告 之

                 版權所有@manbetxapp下载 校報編輯部        關於我們
                     地址:金花南路5號   郵編: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電話:8231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