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主頁 | 首頁 | 視點聚焦 | 論點侃點 | 校園動態 | 青春之歌 | 影像世界 | 我在西理工 | 理工牛人 | 西苑歲月 | 愛書樂影
 
山河無垠 青綠千載 隻此一卷 無名無款
2022-06-13 17:49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建築181許珩玥  第七屆校園原創文學大賽一等獎作品

《隻此青綠》是我真正意義上走入劇場看的第一部舞劇。說實話最開始還是很擔心的,害怕自己悟不到舞蹈傳達出來的意思與情感,因為我對舞劇這方麵也確實沒有那麼那麼多的了解。但當坐在陝西大劇院看完整場舞劇之後,我才猛然發現口罩已經被淚水打濕了一大半。

故事最開始的主角是展卷人。全劇有如緩緩展開《千裏江山圖》的畫卷,上麵不斷閃現與隱去這幅長卷繪就背後的一幕幕,唱絲、織絹、尋石、習筆、淬墨、入畫……

十八歲的王希孟少年意氣,天資縱橫。將對世界的好奇、動心、熱愛,將滿滿的生命力都賦予畫筆。船上戲弄艄公的調皮,書畫院簪花少年不知愁的詼諧漸漸遠去,留下日日夜夜的嘔心瀝血,密雨漣漪、大雪紛飛中的筆耕不輟,曾經反複獻卷卻“未甚工”的少年,終成“錦繡山河入畫”的《千裏江山圖》。

展卷人隨青綠入夢,看他最美的年華,繪最美的畫卷。憂他之憂,喜他之喜。舞台設計特別巧妙,同心圓一圈圈旋轉,像是日晷,又像年輪,不知不覺間時間歲月緩緩流過。

咚咚咚鼓聲響起,希孟旋轉揮毫,舞者款款滑步。青綠山水躍紙上,千裏江山入夢裏。最燦爛時停筆,跳動的畫麵定格於故宮博物院玻璃展櫃中12米長卷上,千裏江山化為永恒的青綠。

北宋已成曆史,希孟不知道一卷青綠從開封出發,一路流轉,在時間與空間裏走了多久。其天之色,水之色,木之色,江山之色,再次展卷依然華光璀璨,壯麗恢宏,為希孟撒下清暉的古月,亦曾照入修複守護國寶的今人之窗。

劇中沿著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這些舞段,走入宋時景象,走入古意照今人、今人尋古意,走入展卷人的書房和希孟的畫室,走入靈奇、冷冽又意象萬千的青綠,走入最終兩人遙遙相拜,相互致意。千年時間,長到月總高懸,月夜行人數不盡,又短到那一瞬,隻一拜、隻一眼,你也就知道無需多言了。

劇場外,散場後說與同去的朋友講中途哭了好幾次。特別是舞劇接近尾聲,慕名而來的人駐足欣賞,展卷人和希孟站在兩側久久凝望的時候,忍住不哭出聲,擔心擾了一同看劇的人。旁邊有姑娘附和,說了句:“這是我們獨有的浪漫。”

是了,是我們的一種浪漫。

台上的同心圓,如畫卷般徐徐展開,定格又流動,行雲流水般的光陰也從宋到今。圓,將天地蘊藏其間,我們見到希孟,見到背後的眾位匠人通過具有代表性的動作所傳遞的身份和意趣,見到原本在絹本二維空間上又被演繹的分外立體的青綠,見到寒夜為希孟披衣、拾起地上紙團也珍而重之地捧住、細細記錄每道工序的展卷人。

我們所見到遠不止桌案一張、書房一室和畫卷所連接的眾人,還有明月,照滄海桑田,照人來人往,照見美的生生不息。考究的服飾、合襯的音樂、抒情表意的舞段,這些具體可見,而“采奇於象外”的在所見之外。

除卻浪漫,更有觸動的是,說完哭了好幾次之後,舞者說他們也有。我們在台下為之動容,他們在台上也是。怎麼形容那種感受呢,用語言剖析太貧瘠,說是某種意義上的“雙向奔赴”太籠統,好像也隻能自語幾句——原來你也是,原來我們觀眾並不孤單,原來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路上,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走著,且將一直走下去。此道不孤。

隨著展卷人的視角,我們走入希孟的創作曆程和各個工藝的製作程序,最後展卷人默默站立在畫旁,看慕名前來的觀畫人,也看見希孟。最初哭點在他們二人見到彼此,不再是披衣時希孟似乎有所覺又望不見,而許多孤燈挑盡的夜晚,思索如何作畫和研究畫作終於重疊。

秒、分、時、年,倏忽之間,人的歲月也就漸行遠了。所隔千年的無垠江山、疊翠山巒至今可觀覽,而人似乎隱去了。不出世的天才繪就曠世之作,後人也隻在蔡京的一句題跋中知曉,有關記載更寥寥。一生或許隻專於一事的篆刻人,行入天青水色的織絹人,伴隨叮當聲的山中磨石人,墨入鬆煙的淬墨人和寫得一紙酣暢淋漓的製筆人,我們更是不得而知。

希孟名垂千古,依然悄聲在曆史長河中,何況從來無名視作尋常、從來隱匿在作品後的無數匠人。

時光流轉,直至今日,說起文物時,被提及的、被記住的常常有物的光華璀璨,人的奉獻卻要何處尋,或者說可有人去尋,可有人願知其姓名?

與文物相伴的人,時間似乎停駐了,無法以分分秒秒的刻度計算。將目光放到人類曆史的尺度,某些寓於言外的靜止了,某些寄其象外的還正流淌,“我”是物外,是融入一段曆史,展卷的時間以千年記。何須有名?何須有我?見天地日月、見山河恒古、見眾生如蜉蝣微小又延綿不絕,也是在見我。

《采菽堂古詩選》中有段話:“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則人人本自有詩也”,用來評價《古詩十九首》。巧的是作者無名,我們不知其人,更無法探尋作詩背景和一生履曆。

千裏江山圖上,希孟不曾落款。劇中,看希孟雨中獨舞,山間采風,有最明朗的少年好心性,飄逸靈動在神情、在身韻、在精準的收放自如,在舞者張翰 流溢的靈氣。“數以畫獻,未甚工”,看瘦金體代宋徽宗出現、一幅幅遞交又退回的畫卷和希孟的挫敗惘然又不屈。看青綠以不同姿態入畫,希孟走入時落款也消逝。

無名,更甚於有名,作品上的每一處都是痕跡。如果說,《隻此青綠》是對創作者、匠人們、文博人和傳承發揚傳統文化的獻禮,那麼觀眾所續寫的也有對所有共同完成舞蹈詩劇的編導、舞者、布景道具師等所有工作者們的致敬。此外,還有對自己存在的感知。台上一輪明月,台下觀眾滿座。作品外的每一人,所見、所思、所感,也是。你的駐足欣賞,你的品味感想,正是青綠所在。

“人人本自有詩也”,你也是入畫人。

青綠。她並非被王希孟創造而出,而是本就蘊藏在山水中的美之靈韻。王希孟有幸發現了她,以毫端彩墨,繪出點睛一筆。於是無形的靈韻有了具體的形態,她步入塵世之中,又遊離在人群之外,隻在同樣熱愛山水之美的人眼中存在。

似待月、垂思、低凝、遠望的青綠,從畫中來、入畫中去。不知怎麼,想到了呼吸。說起呼吸,極強、弱起、漸快、忽慢,樂句之間如何處理,音樂是呼吸;仄仄平平、七言詩的節奏有四三或二二三,詩是呼吸;一停、一動、一聚、一放,凝起的神韻風采也流露在外部形體的靜態和動態上,舞蹈也是呼吸。然而那時候,隻有呼吸這個詞忽然出現,更像關於隻可意會的一種氣的存在,淺淡濃深集於一體又不可名狀,關於“此氣息無所為,它是神靈,是風。”

袖垂青山,裙拖碧水。朦朧的月光下,她是靜默不動的山水,又是王希孟靈魂深處遊離的色彩。山水無言,落筆有神。王希孟探索、苦悶、掙紮、懷疑,這一切都不改變青綠本身靜默存在的美。凡人之筆,要如何拓印山水之靈?青綠是王希孟靈魂中的色彩之源,也是他的痛苦之根。

所以有篆刻人,刻金石之骨;

有織絹人,織素水之縷;

有磨石人,采群山之髓;

有製墨人,研鬆煙之色;

有製筆人,采清霜之毫。

有山水優遊,臥船聽雨的少年閑適;

有側帽簪花,聽琴賞畫的畫院修習。

有眾人相助,有年月積澱,始能汲取山水青綠,引自然之靈躍然於絹帛之上。

漫天風雪,一燈如豆,少年人胸中自有天下。

一筆橫掃,山巒俯首,流水低洄;

一筆提縱,峰嶺聳峙,懸瀑激昂。

點染青綠,是春生夏榮、山形水勢、江山無限。

細描人家,是晨炊暮燈、漁翁浣女、煙火人間。

畫成那一刻,王希孟先笑後哭。多少次深夜中的自我懷疑,風雪中的猶豫掙紮,竟真有畫成之日。劇中希孟說:“此畫,與天地眾人共繪。往來者,但見青綠足矣。”這個18歲的天才少年,隻求畫成,不留題跋。

他以凡人之筆,捕捉到山水之靈融入畫中。他也將自己少年人赤誠的靈魂,化成了畫中脈絡。因此才有展卷之時,畫家與展卷人跨越千年靈魂的相會。

一幅千裏江山圖,勾連古今,隔著長卷一禮,不必言語,自有靈犀。繪就不寂寞,知音自有後來者。何愁“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隻要心中有對美同樣的感悟,那我們望向的,就是同一輪月亮。

這月亮照著亙古不改的青綠江山,照著希孟的少年意氣,照著一代代文物人的傳承守護。

這月光照向的,是所有鮮活的、蓬勃的、輕盈的、執著的、溫柔的靈魂。

感謝所有台前幕後的演職人員,感謝你們用舞蹈為一幅畫賦予靈動的靈魂。

感謝你們帶我們行走於江山,於時空另一頭,遇見一位赤誠的少年。

於青綠之間,覽山河無垠。於群峰之上,賞國風浩蕩。舞劇有尾聲,但我們的故事永無止境。

關閉窗口
 
廣 而 告 之

                 版權所有@manbetxapp下载 校報編輯部        關於我們
                     地址:金花南路5號   郵編:710048  Email:xb82312248@126.com   電話:82312248